5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纵览湖北文旅“世界名片”:这里跃动着旅游产业国际化转型的脉搏》的报道,报道说,作为长江文化“顶流”之一,黄鹤楼正成为全国期待的“新质旅游”高地。
黄鹤楼的魅力源自千年古城底蕴与诗词文化的交融。今年五一假期,这座顶流地标再次展现强劲吸引力:日间接待游客18.28万人次,《夜上黄鹤楼》连续四晚场场爆满。 作为湖北省重点打造的五个世界知名旅游景区之一,黄鹤楼正通过文化创新持续释放独特魅力,让武汉更有底气和实力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五一期间,黄鹤楼人流如织。 5月5日下午,《日落大道》剧组来黄鹤楼打卡,主创们站在“天下江山第一楼”匾额前,听讲解员讲历史典故,瞬间被圈粉。登楼后,他们举起手机狂拍,以长江为背景合影。 黄鹤楼凭什么成“顶流”?答案就藏在“城”和“诗”里。 城,是黄鹤楼的依托。黄鹤楼屹立于长江之畔、蛇山之巅,地处武汉三镇两江交汇的核心位置,是长江文化最具典型性的坐标。 一个“汉”字,在这里有了气势恢宏的文化表达。仰望夜空,星汉灿烂,古人诗意想象,称天上的银河为汉;登高远眺,汉水汤汤,长江最大支流名为汉;三镇鼎立,得中独厚,英雄的城市名为汉。
五一期间,黄鹤楼迎来全国游客。 站在黄鹤楼极目楚天,浩荡长江奔腾而去,尽显雄浑壮阔之姿。游客在此观赏的,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在触摸中国文化的脉动,感受长江赋予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 “诗在,黄鹤楼就在。”诗,让黄鹤楼更具传奇色彩。 崔颢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让黄鹤楼成了“诗与远方”的代名词。李白本想题诗,却因崔颢佳作在前,只能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波“文人battle”反而让黄鹤楼更火了,吸引着无数怀揣诗意与浪漫的游客慕名而来。 来了黄鹤楼,你不要只看黄鹤楼,你要体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胸襟眼界;来了黄鹤楼,你不要只看黄鹤楼,你要领略“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江山形胜。
五一假期,黄鹤楼景区活动很多。 “黄鹤楼会讲故事,每个时段都藏着不同惊喜。”武汉旅游达人“慧子”在社交媒体上的推荐,道出了这座千古名楼的独特魅力。 五一假期,黄鹤楼景区人气爆满。游客来到这里,不再只是“到此一游”,更能沉浸式地穿越千年与历史对话。 主楼广场前,春晚同款《凤舞九天》演出开启,15位身着华丽服饰的舞者舞姿灵动优雅,仿佛凤凰展翅高飞。“太美了!”游客们发出赞叹声。现场不仅有来自重庆、西安、大连……的游客,还有来自意大利、英国……的外国游客,大家纷纷鼓掌叫好。
五一假期,黄鹤楼景区活动很多。 在园区,岳飞广场上演《精忠报国》乐舞演出。白云阁可以观展,邂逅中法剪纸艺术光影交织的浪漫。涌月台上,《鹤鸣九皋》古筝演奏唯美动听。搁笔亭可以对诗,落梅轩看《鹤舞楚天》编钟乐舞。无论是《凤舞九天》对楚文化的现代表达,还是中法剪纸艺术展的文化对话,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这种立足于本土又面向世界的姿态,正是“新质旅游”应有的文化气质。 游客在黄鹤楼不仅能读诗,还能“遇见”李白。《梦回太白》沉浸式演出,让诗仙李白穿越盛唐,和游客对诗、合影,千年名楼瞬间“活”了过来。
五一期间,黄鹤楼人流如织。 《夜上黄鹤楼》开启“国潮夜宴”——霓裳巡游、赛博国乐、烟火集市、川剧变脸;当灯光秀将整座楼变成巨幕,游客又能欣赏到江城千年故事。 入园游客中,近九成为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千年名楼正以崭新的姿态吸引着全球目光。马来西亚游客欧阳汶键买了支黄鹤楼文创雪糕,附赠的AR卡片一扫,手机里立刻跳出3D黄鹤楼!“太酷了,我要带回去给孩子当礼物!”他兴奋地说。
五一期间,黄鹤楼迎来全国游客。 在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黄鹤楼作为湖北文旅的重要名片被重点提及。湖北推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黄鹤楼承载着“黄鹤诗韵”这一重要文化符号。为了让游客在登楼望远的同时,深入感受这一文化符号的魅力,武汉玩起了“科技+文化”组合拳。AR互动让游客扫码就能“穿越”千年,与李白对话;光影秀用现代科技重现诗词意境,让历史“动”起来;文创爆款频出,从雪糕到盲盒,黄鹤楼IP越来越年轻化。 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黄鹤楼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诗歌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创新实践,证明了只有根植文化沃土,顺应时代潮流,传统名胜才能焕发恒久魅力。它正以创新实践推动文旅产业的华丽转身,跻身长江文化“顶流”与“新质旅游”高地,持续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强大生命力。
来源:长江日报 制作:韩晓民 | 编辑: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