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芦苇、莲叶不砍不摘也能“变”出钱?蔡甸沉湖湿地开展全方位碳汇调查

[复制链接]

微信图片_20220515132535.jpg


你能想象得到,滩涂上成片如茂盛草原的芦苇,让其自然生长不砍掉,也能“变”出钱来?这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变为现实。近日,湖北省地调院沉湖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在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揭牌,将对沉湖生态环境和碳汇功能进行长期监测,提升沉湖生态环境质量,挖掘沉湖湿地的碳汇价值。


微信图片_20220515132529.jpg


这是沉湖湿地首个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也是我省首次全面、系统地对国际重要湿地进行碳汇研究。


国际重要湿地是对湿地的最高认可,我省拥有洪湖、大九湖、网湖、沉湖四大国际重要湿地,数量排在全国前列。沉湖国际重要湿地主要位于蔡甸区西南部,面积17.4万亩,由湖泊、河流、滩涂组成,有芦苇、苔草、莲、菰等优势水生植物。因其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被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


微信图片_20220515132538.jpg


省地调院沉湖项目负责人刘力介绍,湿地生态系统复杂,水、土、植物等可以溶解、储藏、吸收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水、土壤、生物、空气等的碳收支会有所不同。目前,我省对国际重要湿地的碳汇研究主要集中空气、植物等某一方面,省地调院将联合中科院武汉植物园通过定期观测和长期定位监测设备,对沉湖湿地的水、土壤、生物、空气等的碳源、碳汇的转变和碳循环过程等进行全面和长期的监测,可以细致全面的掌握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碳汇本底。


微信图片_20220515132543.jpg


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表示,全面的碳汇功能调查将对湿地保护,核算湿地碳汇价值、开发和利用生态价值,享受湿地碳汇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沉湖湿地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泛水沼泽湿地,最多时有8万多只水鸟在此栖息,东方白鹳、卷羽鹈鹕、黑鹳等8种鸟类的分布数量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举行,沉湖湿地将是参观现场之一,相关设施正在抓紧建设。



来源:湖北日报

制作:吴昔 | 编辑:方丹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智慧蔡甸
模板大全
智慧蔡甸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