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蔡甸区以建设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逐步实现乡村“强、富、美”的美好愿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二品一标”有效认证产品140个,金鸡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藜蒿)”示范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0.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划面积达18.5万亩,大棚设施栽培面积达1.7万亩,水产流道养殖设施达44条,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
蔡甸区充分发挥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引领作用,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推进实施“三乡工程”,累计吸纳社会投资77.3亿元,发展农家乐、共享农庄达600余家,黄虎村、天星村、梅池村、上独山村获评武汉市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花博汇、香草花田、“十里莲华养心谷”等休闲农业示范点特色明显,带动全区休闲旅游、民宿等业态快速发展。
蔡甸区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负责人朱志坤介绍,蔡甸区利用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产业效益。
五年来,蔡甸区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观念发生可喜变化,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提升。规划保留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312座、污水管道1517.84公里,建成农村公厕807座,农村户厕改造率达90%以上。共实施市级美丽乡村项目102个,形成炉房景中村、农力村等一批示范亮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农药施用强度持续下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66%,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9.6%,畜禽养殖区域进一步规范,完成沉湖、张家大湖、后官湖、硃山湖等9个湖泊退养。扎实开展“长江十年禁捕”工作,清船清网在全市率先完成。
蔡甸区按照“六个精准”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突出抓好产业扶贫,46个贫困村均有主导产业,并已形成侏儒山街道大棚瓜蒿及稻虾综合种养、消泗乡乡村休闲及特色水产、张湾街道特色蔬菜等板块,辐射带动贫困人口5000余人。
未来五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蔡甸区农业农村局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精致农业为抓手,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狠抓农业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打造全域乡村振兴“蔡甸样板”,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源:蔡甸融媒记者 吴亭 杨铭 制作:罗贝 | 编辑:方丹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此文为原创作品,转载须获授权,否则视为抄袭侵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