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甸区蔡甸经济开发区(奓山街道)星光蓝莓园,小小的蓝莓带领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走向乡村振兴的光明大道。在“三乡工程”号召影响下,“返乡能人”王家东为家乡引入蓝莓种植产业,将星光蓝莓打造成为蔡甸区生态休闲农业一张靓丽的名片。 满园蓝莓挂满枝头
走进星光蓝莓园,浓浓的果香味扑面而来,一簇簇颗粒饱满、色泽鲜艳的蓝莓挂满枝头,犹如一颗颗蓝宝石。
王家东介绍,蓝莓营养丰富,不仅富含常规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极为丰富的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因此又被称为“水果皇后”和“浆果之王”。可由于蓝莓对生长环境,特别是土壤要求苛刻,市场上种植成功的并不多。
2016年,从深圳回到家乡的王家东惊喜地发现,武汉地处神秘而神奇北纬31度,气候条件与全球蓝莓主产区吻合,而星光农业园是缓缓上升的天然坡度,在蓝莓的生长中堪称“黄金温室”。
于是,他将本地土壤采样送至华中农业大学进行了理化分析,得出了通过土壤改良和合适配方能够满足蓝莓在蔡甸区正常生长需求的结论。随后经过到全国北方蓝莓种植基地实地查看并学习经验,王家东购买多种蓝莓苗试种甄选品种,验证品种对气候的适应性,完成了蓝莓一个生长周期的全部过程。 市民采摘新鲜蓝莓
2017年11月,在村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比对挑选后的蓝莓品种在星光生态农业园蓝莓园实验园苗木定植完成,并成功挂果量产,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培育出完美蓝莓,我们专门选自东北的草炭土和德国进口的蓝莓专用高分子有机肥料。为确保蓝莓自然成熟、天然安全,我们采用了水肥一体化、人工除草、物理除虫等专业种植技术,确保果实无农残、无激素。”王家东说道。 市民穿梭在蓝莓园间采摘蓝莓
经过4年发展,星光生态农业园蓝莓园现已建成蓝莓实验园区种面积40亩,新增种植面积220余亩,因地制宜在蔡甸区创新采用无设施蓝莓露天种植方法,大量节省了种植的成本投入,初步完成了适应蔡甸区蓝莓品种的筛选工作,并不断推陈出新,完全掌握了蔡甸区土壤特性调配蓝莓种植基质技术、蓝莓生长节点的专用肥料配方技术,自主设计安装完成了针对蓝莓生长需求的全自动三级过滤水肥一体化系统。
星光蓝莓作为星光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次大胆探索,已初步形成了以规模种植、游客采摘、预冷保鲜、食品加工为一体较为完整的蓝莓产业链,年产值3240万元。 2019年初,以现代农业观光、蓝莓体验采摘、蓝莓苗培养、蓝莓知识科普、蓝莓特色乡村游、公司团建等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蓝莓园二期动工新建,预计将于今年底完工。新园区占地200亩,充分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设施,最大化减少劳动强度。
建成后的二期园区将更具现代设施农业的展示性、经济效益性,满足广大消费人群对健康农产品、节假日短程聚会出游的需求。
市民采摘蓝莓
由于蓝莓种植需精细化管理,所以基地经常会聘请二三十人务工,当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做事,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新集村村民黄女士一边采摘蓝莓一边说。 王家东介绍,蓝莓基地租赁了群建村、新集村2个村的土地,村民们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能在蓝莓基地里务工,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下一步,我打算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蓝莓,待果实成熟后,再由基地回收。同时,走深加工路线,将蓝莓加工成蓝莓酒、蓝莓干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谈及未来,王家东满怀信心。王家东说,他希望通过发展蓝莓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蔡甸融媒记者 王娟 喻萌
制作:吴昔 | 编辑:方丹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此文为原创作品,转载须获授权,否则视为抄袭侵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