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线上展示|湖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贱三爷的故事》

[复制链接]


蔡甸区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122954ly7qcw7ccw62h6bq.png

贱三爷的故事从明朝中期开始就在民间流传,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源自武汉市蔡甸区,后流传于武汉市及湖北省内。


蔡甸区前身为汉阳县。1992年9月撤县设区。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江汉平原东端,地处汉江与长江的夹角地带,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伯牙子期结为知音的发源地。


贱三爷的故事是民间口头文学,早期主要流传在以汉阳县(现名蔡甸区)城关蔡甸镇(现为蔡甸街)为中心的周边村镇,并很快流传到武汉市区,再逐渐扩散到湖北省全省范围内。


贱三爷是一个集中概括了旧时代城镇劳动人民的叛逆精神、丰富智慧和理想愿望的艺术形象,他的一言一行,都显示出劳动者并不因为穷困而心甘情愿地受剥削压迫,每时每刻都在反抗、作斗争。在贱三爷的身上,有豁达豪爽、机智幽默、聪明能干的独特个性;有舍己为人、扶危济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品德。


贱三爷这个人物的完整形象,是由众多短小的故事群构成。贱三爷生长的地域具有独特性:汉阳县蔡甸镇(现为蔡甸区蔡甸街),位于汉江之滨,水陆两路距武汉市较近。蔡甸镇曾经是南来北往的水陆码头,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人们称它为“小汉口”。人们以讲贱三爷的故事为荣,同时也借讲贱三爷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愿望。贱三爷干的行当多达40多种,各行各业都有他的故事流传,人们在口头传承中,不断丰富、补充,使其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1984年,在全国首届机智人物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认为“贱三爷”是唯一活跃在我国城镇的一个民间机智人物:他不仅聪明机智、才识过人,而且武功不凡,文争武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经历丰富,干过百行百业,是其他机智人物无以能及的;许多机智人物多受迫害不得善终,“贱三爷”老年还乡、安度晚年,这也是其他机智人物无以比拟的。


1980年,传承人沈远义搜集整理贱三爷的故事首先在武汉《长江日报》上刊登后,引起读者强烈反响。1983 年,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搜集整理出版《武汉市民间传说故事集》(上下册),选录贱三爷的故事90多篇。1993年,沈远义编著、湖北科学出版社出版《贱三爷》一书,收录故事249 篇。1995年,湖北省文联、武汉市文联、民协在蔡甸区组织召开《贱三爷》作品研讨会,武汉市民协编印《贱三爷》作品研讨会论文集。2008 年,沈远义搜集整理,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蔡甸区分中心出资、武汉出版社出版《贱三爷故事集》(上下册),共收录故事450 余篇。2009 7 月,汉阳区地方志办公室选用 100 多则故事配画的《贱三爷故事精编(图文版)》出版。2009 10 月,《贱三爷故事集》(上下册)参加“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作品奖”获入围作品。《武汉通览》、《长江中游民间文化艺术》、《汉阳县志》等史志、书籍都收录了有关贱三爷的故事。2009 年,贱三爷的故事被列为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贱三爷这个人物,生活在群众之中,植根于群众的土壤里,是一个活生生的劳动人民智慧的化身。贱三爷的故事流传甚广,已逐渐成为武汉人的一个文化符号。贱三爷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汉民族特色,是“汉味”民间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对“汉味”民间文学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贱三爷的故事与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的风物、民情民俗、方言俗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研究地方民俗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



贱三爷的故事综述篇




贱三爷的故事展示篇




源:蔡甸区文化馆

制作:吴天 | 编辑:方丹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智慧蔡甸
模板大全
智慧蔡甸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