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包容、诚信感恩是知音文脉
是传承千年深入骨髓的基因 凡人微光,铸就人间大爱 礼赞模范,绽放时代芳华 2月6日,蔡甸区举行第六届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向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一车间装焊班组、孙军等10名(组)道德模范致敬。 十名(组)道德模范,十样人生,十种精神。从累计献血71次,血液跨越血脉相连,让生命开出繁花的热血达人杨光,到铸建起生命堤防的水岸战士邵光飞;从把中国制造、大国工匠的钢印刻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标建筑上的装焊群英中建钢构武汉公司一车间装焊班组,到协和江北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 他们用一个个平凡而坚挺的肩膀,扛起今天一个向上向善、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知音故里,让新时代文明之光照亮蔡甸城市温暖底色。
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一车间装焊班组,共87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10人,有中共党员8人。从70后、80后到90后,一代代工匠在传承中创新,锻造出一批干事创业的精兵强将。 攻坚克难、敢于挑战。自2013年一车间装焊班组成立,班组先后参与武汉天河机场航站楼、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丝路国际会议中心、马来西亚标志塔、巴基斯坦贝布托国际机场等国内外重大钢结构工程建设,形成弯扭构件焊接方法、建筑钢结构冷丝复合埋弧焊应用工法等工艺方案13项。把中国制造、大国工匠的钢印刻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标志性工程上。班组曾获2016年湖北省工人先锋号、202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班组成员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荆楚工匠、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省级以上荣誉17项。
协和江北医院急诊医学科护理团队,现有护理人员22人,平均年龄30岁。这支年轻的团队紧跟医疗时代步伐,不断拓展护理新知识,不断加强护理团队建设,每年接诊患者约4万人次,其中危重患者1.5万人次。 作为协和江北医院急重危症抢救的第一阵地,团队对急危重症病人实行全程绿色通道,保证每一位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通过加强团队培训、创伤复苏单元升级改造、绿色通道流程改进,有效提高急诊抢救效率,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高达98.5%。团队还将学雷锋与急救工作相融合,2023年急诊科护理服务延伸进学校、工厂、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活动32次,惠及民众约5000人次。团队曾获“武汉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第二届武汉护理好团队”等荣誉称号。
贺磊,男,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蔡甸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
贺磊大学毕业后进入吉利汽车从事研发工作。此后,他回到武汉,在一高校任教4年。2016年,他加入蔡甸职教中心,教学对象从大学生变为中职生。从高教到职教,巨大的跨度并没有成为他的“拦路虎”。贺磊努力寻找职业教育的突破口。为掌握最新技术,他远赴德国学习先进智能制造五轴数控技术。担任班主任期间,他组建科研小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周末休息时间查找资料,用晚自习时间与学生们一起绘制图纸,极大提升了学生们的专业兴趣及能力。贺磊是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专家组组长,近年来出版发行教材5本,发表论文6篇,获国家专利12项,指导学生获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应用与创新赛项季军,全国第三届、第四届机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及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各项荣誉40余项。
张玉才,男,1985年11月出生,蔡甸区张湾街道柏林庄村残协兼职副主席。
张玉才4岁时,不慎被高压线击伤,双臂截肢。失去双臂的他偏偏爱上游泳,并展现出惊人的游泳天赋。2002年3月,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首战夺冠。此后的20年里,他累计参加各级残疾人游泳系列赛事50余次,共获金牌14枚、银牌20枚、铜牌5枚。2023年,张玉才作为蔡甸区唯一一位重度残疾人参赛选手,征战湖北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一人斩获比赛5枚银牌,创造了个人参加国内残运史上,一次性银牌数量新高。他在赛场是精神柱石,在生活上也是不屈强者,以亲身经历鼓励多名残疾人重拾信心。曾被区委宣传部等4部门授予“保尔式青年”称号。 孙军,男,197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武汉磐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超高压时代到特高压时代,他凭着诚实守信,将磐电科技从“小作坊”发展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为准时完成与客户的约定,2020年,他和团队克服项目技术难度大、试验设备调派运输时间紧等重重困难,在国家能源重点项目禄高肇直流禄劝站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互感器现场试验,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顺利按期投运。曾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人才、湖北省专项津贴专家、武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磐电科技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金劲松,男,1970年6月出生,武汉市金曦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
2009年至今,他凭借踏实肯干和诚信经营,将蔬菜合作社发展壮大成如今以虾稻连作水产养殖螃蟹为主导模式示范的合作社。合作社已流转农民土地1.1万余亩,种粮食8000余亩,每亩可产粮1400斤。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他坚持把80%的用工岗位留给生活困难的农户。曾获2021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其合作社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示范基地、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并获得国家企业信用优质农产品质量信誉AAA级示范社认证。 杨光,男,197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蔡甸区蔡甸街道马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2007年,站在职业岔路口的他登上献血车,以特殊的庆祝方式,送给自己特殊的礼物——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本无偿献血证。在此后的日子里,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献血屋无偿献血,68本鲜红的献血证无声地记录着他的献血历程,截至2024年1月,共献血71次,累计捐献全血1200毫升、成分血118.5个治疗量。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他时刻以身示范。在他的号召与引导下,马号社区成立“军徽闪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辖区内开展关爱帮扶等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他的儿子杨肖博也以一次无偿献血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曾获“蔡甸好人”“蔡甸区岗位学习雷锋标兵”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荣誉称号。
朱正湘,男,1954年1月出生,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同济社区志愿者。 中法城同济社区一楼栋架空层有间10平方米大小的“便民维修部”,维修部内各种工具一应俱全。在这里,各类小家电经他的手而“重获生机”。朱正湘从事过电工,当过工厂维修车间主任,他的一生与设备维修紧紧联系在一起,即使身患癌症也未改变。“当电工,同事一喊,我们就去修;当志愿者,邻居一喊,我就上门。”朱正湘认为,在单位维修设备是本职;在社区维修设备是邻里的认可,是一份温馨。维修设备需更换配件,朱正湘学会了网购,他也时常会感慨时代的进步,但社区里“喜旧厌新”的老邻居越来越多。自2020年底以来,他累计义务为居民修复了565件大小家电。曾获“蔡甸好人”等荣誉称号。 邵光飞,男,1976年12月出生,民进会员,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蔡甸支队队长。 邵光飞曾是一名冬泳爱好者。2012年,他组织成立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蔡甸支队(蔡甸区泳协)。每年的6月至8月,下午5点半至晚上8点,蔡甸支队12支值守队伍,约100名值守队员在汉江沿线上岗,劝阻市民下水游泳,发生溺水情况时,立即实施水上救援,尽最大努力防止溺水悲剧发生。汉江边值守以来,他带领救援队已成功救起溺水群众十余人。曾获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先进志愿者”“武汉市文明市民”“蔡甸好人”和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肖华丽,女,1967年2月出生,蔡甸区消泗乡杨庄村村民。 1989年,肖华丽嫁给了大自己两岁的丈夫李成章。本来,小两口婚姻幸福美满,不料,1991年,丈夫患上后天性肌肉萎缩症,此后身体越来越差,逐渐丧失自理能力。家庭的重担便落在肖华丽的身上。而她能做的,就是咬牙坚持。33年来,她一边悉心照料卧病在床的丈夫,一边抚养自己年幼的儿子。农忙时,她得和男人一样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她还要外出打打短工贴补家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的苦难未能拆散这一对璧人,反而让她与丈夫的感情经受住磨难,散发出更美好的光芒。肖华丽说,只要她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家人饿肚子。
德耀蔡甸,礼赞模范 让我们凝聚榜样力量 唱响知音故里文明赞歌!
来源:中共蔡甸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长江日报
制作:汪千 | 编辑: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