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
一个多世纪的光阴流转,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暗夜火种到熊熊火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建党百年以来,蔡甸这片红色沃土上留下了许多革命先烈的历史足迹。著名的侏儒山战役在这里打响,“中国保尔”吴运铎、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陈昌浩、独臂将军蔡树潘等革命先辈从这里走出,红色土地上新添了一处处红色教育基地。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蔡甸的红色场馆。一起走进红色蔡甸,回望百年党史,追寻革命印记,传承红色基因。
侏儒山战役博物馆藏在一处幽静的小村湾里,青瓦白墙的徽式院落,周围青山绿树环抱。
2013年,新四军后代付建桥(抗日英雄傅玉和之子)举全家之力历时18个月,在侏儒山街道阳湾村兴建起一座侏儒山战役博物馆。
建馆十年间,接待游客达53万人次,成为“寻访红色足迹”的热门打卡地。
侏儒山战役博物馆被授予“武汉市国防教育基地”“蔡甸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馆内展出新四军第五师“挺进中原”“威逼武汉”“铁军群英”“饮马长江”“威震襄南”“抗战中的傅湾”“铁血铸丰碑”七大部分。
不仅展示了侏儒山战役的历史背景,进攻路线,还记载了参加侏儒山战役的抗战将领李先念、刘少卿、张执一、朱立文、傅玉和等人的事迹。
珍藏的抗战史料图片以及新四军胸章、臂章、军事用品和缴获的战利品各类藏品达上千件。
1941年的秋冬,新四军第五师挺进川汉沔地区,发起侏儒山战役。
战役历时近两个月,全歼伪一师5000余人,击溃伪二师1500余人,毙伤日军200余人,是新四军第五师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战果最丰的一仗。
作为侏儒山本地人,付建桥从小听着侏儒山战役的故事长大。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他便开始走访搜集史料图片和战时文物。
建馆后,付建桥及家人在馆内轮流担任讲解员,为参观群众讲述侏儒山战役的故事。
山河无言,岁月有声。置身博物馆,深刻感悟侏儒山战役中先辈崇高的革命精神,也感动于馆长付建桥一家人的家国情怀和“永远跟党走”的红色家风。
侏儒山战役博物馆 地址 | 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杨湾村 电话 | 18971444882 开放时间 | 每周三至周日上午9:30至下午16:30,每周一、周二闭馆;免费开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武汉蔡甸,也有一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便是吴运铎。
吴运铎祖籍武汉蔡甸,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他的成长经历充满传奇和励志,其撰写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鼓舞了一代代青年人。
吴运铎纪念馆位于蔡甸区奓山街道武汉野战国防园内。展馆以吴运铎的革命生涯为主线,分4个阶段展现了吴运铎的生平事迹。
这里有相关文献、报刊、图片、实物、画作、模型和影视作品等数千余件。并辅以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全景再现了吴运铎光辉而传奇的一生。
在艰难的革命岁月,吴运铎用燃烧生命的代价去照亮祖国的军工事业。
他和战友建起新四军第一个军械修造车间,因陋就简,自制土原料、土设备。每年为前线生产子弹60万发,有力支援了抗日前线。
为了研发弹药多次负伤,其中三次重伤让他失去左手、左眼,右腿炸残。但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坚持战斗在生产科研第一线。
为了纪念和宣扬运铎精神, 蔡甸区排演了以吴运铎生平事迹为题材的大型现代楚剧《把一切献给党》并积极推向区外。
在蔡甸城关西部,还有以吴运铎名字命名的运铎公园。它不仅是缅怀英雄的场所,也成为蔡甸人爱去的休闲地之一。
吴运铎纪念馆 地址 |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道武汉野战国防园内 电话 | 027-69703099 开放时间 | 每周一至周日上午8:30至11:30,下午2:30到5:30;需提前预约
陈昌浩旧居位于奓山街长新村,始建于清末。时至今日,仍保留了传统的砖瓦结构。
走进前厅,陈昌浩的半身雕像映入眼帘,上方高悬着“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十分醒目。
房子包括前厅、天井、大厅及左右厢房等,一砖一瓦,一门一窗,布满过往生活痕迹。在里面走上一圈,时间仿佛倒回到过去。
房间内陈设着陈昌浩生平事迹图片展,相关文史资料等,生动展现了陈昌浩革命的一生。
1906年10月26日,陈昌浩出生在奓山街长新村。在读书期间,他博览群书,接受进步思想熏陶。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曾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积极贡献。还主持编撰了国内第一部俄语工具书《俄华词典》。
2011年3月,陈昌浩旧居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是武汉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陈昌浩旧居 地址 |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道长新村一组代家庄 电话 | 18040512576 开放时间 | 每周一至周日上午8:30至下午5:00,节假日不休;免费开放;如需讲解员,请提前预约
武汉龙源红色报刊博物馆举办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年报刊展”,该馆位于武汉市蔡甸区五贤路41号(华中文谷)。
2021年6月30日正式开馆,整体庄严大气。场馆占地两千多平米,分上下两层,藏有千余件展品。
展厅分为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报刊、大革命时期报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报刊、抗日战争时期报刊、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报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报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报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报刊等八个单元。
展出了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具有珍贵历史文献价值的报纸、期刊、实物等1000余件,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
在馆内,你可以一睹大量珍贵报刊历史原件,如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创刊号原件、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报刊《热血日报》第一期原件等。
除了图片、实物、模型,馆内还采用了声光电、情景模拟、体验互动等现代科技手段来还原历史,增强互动性,使逛馆充满趣味。
武汉龙源红色报刊博物馆 地址 | 武汉市蔡甸区五贤路41号(华中文谷) 开馆时间 |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至下午16:00免费开放,预约参观。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话 | 15972226453(微信同号)
武汉陆海空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大集街,是军事爱好者必打卡之地。
一件件展品和图片资料,让你切实感受国防的强大和先进。
该馆由退役军人余飞同志个人出资筹建,2019年2月正式开放。作为民间军事类展览馆,集中展出了我国各军兵种主要军事装备模型。
进入展览馆,各种军事装备体验模型整齐排列,沉浸式体验国防军事氛围。
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超大展览馆,有室内和室外两大展区。室内展区包含装备模型馆、党史馆、解放军军史长廊、英模雕塑展区、士兵营房、军旅讲堂等。
室外展区陈列了陆、海、空、天1:1大型军事模型等,让你零距离接触军工重器。室外还设有综合训练拓展区,可同时容纳500人开展军事体能、射击、紧急避险、野外生存、丛林寻宝、真人CS等活动。
军事迷们可以亲身体验橡胶弹枪、红外线枪及各类火炮项目,还可以乘坐炫酷的15式轻型坦克。在专业教官的规范指导下,感受各种军事装备的威武和力量。
还有辽宁号航空母舰、嫦娥探月玉兔号、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相应模型。
武汉陆海空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 地址 | 武汉市蔡甸区大集街大全路特1号 电话 | 027-69167778 开放时间 |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至下午17:00,周一闭馆 门票参考 | 活动价20元/人;针对特定人群免门票
武汉野战国防园属于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地处九真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腹地,自然环境优美。
园区始建于2002年,前身为蔡甸区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2013年全面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射击项目在此举办。
武汉野战国防园先后被评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研学营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汉市学生国防教育基地、蔡甸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等
园区内有国防教育馆、重武器展示区、军旅楼、文旅楼、综合训练场等设施设备。既可开展新闻发布、会务会展,又兼备客房、餐饮。
上万平米的军事科目训练区,设有综合训练、拓展训练、实弹射击、模拟对抗和野外训练五大科目。
军事文化展示区陈列着飞机、坦克、火炮、舰艇、雷达等二十多件重武器,可近距离了解国防科技知识。
综合训练区包括5000平方米的塑胶训练场和2000平方米的风雨训练场。拓展训练区安装有全套的高、中、低空训练设施。
山地、丘陵、丛林等丰富地形地貌,非常适合开展各种户外拓展项目。丛林寻宝、野外生存、真人CS等,开启户外运动挑战。
按正规化军营标准建设的营房、食堂、接待中心、会议室等设施,实行军事化管理,让你全方位感受军旅生活。
国防教育馆重点展示了国防科技常识和中共蔡甸革命斗争史以及武汉地区的军事历史、著名军事战役和军事人物。
吴运铎纪念馆就位于武汉野战国防园内,在这里聆听英雄故事,唱革命歌曲,学革命历史,感悟红色文化。
武汉野战国防园 地址 |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老世陈村 服务 | 党建、拓展、研学、军训、夏令营、红色旅游、餐饮、住宿、会议 联系方式 | 027-69703099(市场电话) 027-69708433(办公电话) 开放时间 | 每周一至周日上午8:30至11:30,下午2:30至5:30
//
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座座历史遗址,述说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建立起城市与红色记忆的情感连接。
在红色七月,走进红色场馆,重温红色记忆。
来源:蔡甸区文化和旅游局 制作:刘毅 | 编辑:方丹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