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多位村民向村委会反映,土地租金低。村集体土地承包是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5月,村委会按照《村民自治章程》规定,将其作为重大事项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租金能不能提高?提价会带来什么后果?提价多少合适?”28位村代表集体表决。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明星”村落,农力村正处于振兴发展的活跃期,发展与矛盾互现。如,村集体土地承包、新项目上马等方方面面涌现出的发展中的新问题如何破解?这给乡村治理提出新课题。
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自2018年起,农力村以法治思维谋划乡村治理,根据村子自身的经济水平、文化伦理、风俗传统和村民自治实践特色,设计出一套符合农力村实际的治理体系规范,即《村民自治章程》,内容覆盖村级各组织的工作办法、纠纷、合同、公共用地、村务公开、村务监督等乡村治理实践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
村规民约的制定,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以补短板、解难题为突破口,广集民意、汇聚民智,提升村民参与度和认同感。
如今,每月第一个周五,是农力村最热闹的日子。村民代表围绕村级项目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造等重大事项汇集民智。
“现在村里干什么事,花多少钱,咱村民不仅一清二楚,还要说了算。”农力村村民小杨说,村里定期公开党务、村务、财务,让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目前,在蔡甸区农力村,村务公开、村务监督、村民自治已成常态化。这不仅理顺了“两委”班子与村民的关系,而且最大限度实现了“村里的事,让村民说了算”,从源头上防范矛盾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农力村基本实现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