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强化“三大作用” 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复制链接]



近年来,武汉蔡甸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正确处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关系,着力把营造稳定、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立足司法职能,发挥好“稳定器”“调解器”“推进器”作用,努力为辖区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122623pp6jjf3ju49oz49v.jpeg


发挥好“稳定器”作用

全力打造安全稳定的营商沃土

“现在法庭开始宣判,被告人邱言春获刑二年四个月……”——2020年5月14日,随着法槌的落下,邱言春等7名涉恶被告人“云领刑”,这是蔡甸法院首次以“云审判”方式办结刑事犯罪案件,也是全市首次在线审理涉恶案件,彰显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坚定决心。


蔡甸法院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蔡甸建设为抓手,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社会“稳定器”作用,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稳定的营商沃土。


2019年以来,审结刑事案件589件,判处罪犯763人,审结涉黑涉恶案件8件53人,黑恶犯罪案件全部一审生效,无一名被告人上诉,取得“一锤定音”的良好效果。


按照党政司法“一盘棋”、“一网打尽”被告人、“一锤定音”办铁案思路,聚力保稳治乱,克服疫情影响,48小时内迅速完成看守所内提审视频系统的建设,实现被告人羁押地点与法院的多端口远程内网互联、庭审公开外网互通,保障远程提审和庭审直播同步推进。


今年6月底完成了全部在手涉黑涉恶案件的审理,被告人全部认罪认罚,一批强揽工程、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的黑恶势力团伙被覆灭。


全力冲刺“打财断血”,铲除黑恶势力经济基础,让黑恶势力绝无死灰复燃之可能,通过完善协作机制,全力推进“府院联动合作、法院执行与监狱行刑衔接合作、跨域通力合作、立审执协调合作”等“四个合作”,追缴、罚没财产704.25万元,执行到位579.6万元,实际执行到位率为80.23%,查扣省委挂牌督办的钟运虎涉黑案违法所得548.02万元,获得省扫黑办和上级法院充分肯定。


发挥好“调节器”作用

推动形成安定有序的营商环境

蔡甸法院充分发挥矛盾纠纷“调节器”作用,坚持平等保护原则,用心用情用功为市场主体提供多渠道权利救济途径,运用法治方式调节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减负,推动形成安定有序的营商环境。


——治于未病,推动涉企案件诉源治理。2020年6月10日上午,武汉思新商品砼有限公司将绣有“惩恶扬善、调解神速、廉洁奉公、真诚为民”字样的锦旗送到蔡甸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表达对法院诉前调解团队的感谢。


近年来,蔡甸法院坚持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范畴,探索涉企案件诉源治理,努力将涉企案件化解在诉前讼外,有效避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及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因诉讼被拖垮、拖瘦。


加强“诉前委派调解+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机制建设,将2个特邀调解组织和7名特邀调解员纳入名册、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同时完善司法确认程序促进诉调对接实质化运行,配套推行周末调解、在线调解等司法服务,诉前调解委派涉企案件320件,诉前成功调解纠纷180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为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院领导带头当好“店小二”,开展“司法服务三进”、“政法干警进企业”等活动,主动到花博汇、思伟塑业等10余家辖区重点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指导。


——对症下药,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蔡甸法院牢牢守住公正这条生命线,通过公正审判,满足市场主体对公平正义的需求,维护和促进营商环境的良性发展,2019年以来,审结各类涉企案件2324件,结案标的额9.75亿元。


坚持向信息技术借力,加速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全力打造导诉、立案、诉讼、调解以及缴退费、保全等司法服务“一网通办”的“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全面畅通涉企诉讼绿色通道,拓展涉诉企业跨域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开庭、网上调解等智能化服务,提高涉企案件办理质效。2019年以来,累计网上立案69件、办理跨域立案19件,在线开庭46次、调解34次,电子送达300余次。


加强破产审判,为企业重获新生提供司法护航,审理强制清算与破产案件6件,以法治方式助推“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危困企业转危为安;推进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实体化、常态化运行,在区政府大力支持下,稳妥处置职工安置和利益保障,促成梅山水泥公司破产财产拍卖成交,帮助该企业20余名职工再就业。


助力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对因受疫情影响致使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引发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加大调解力度,审结企业融资类案件89件,标的总额1.56亿元。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法官顶住压力,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原则,依法宣告2名民营企业家无罪,保障民营企业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被告人王先新涉嫌合同诈骗被宣告无罪一案入选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依法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犯罪,审结相关案件16件,依法公开审结被告人肖瑶瑶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案,为国家挽回税收损失20余万元,获得税务机关高度赞誉。


——巩固提高,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蔡甸法院坚持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三年攻坚成果,加强对违约失信行为的惩戒、对守法守信行为的保护,始终保持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转,努力向“彻底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


2019年以来,受理执行案件3209件,执结2742件,执行到位金额8.03亿元,执行综合绩效始终排名全市法院前列。


该院牢牢盯住“执行合同”指标,秉持善意理念,杜绝机械执法、就案办案问题,对涉诉企业依法慎用强制措施和惩戒措施,尽可能地采取“放水养鱼”等方式处理矛盾纠纷,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执结涉企案件571件,发还执行案款1.58亿元,开展涉金融案件专项执行行动,依法保障企业资金链不断裂、产业链不受损,执结涉金融债权案件72件,执行到位金额2534.46万元。


122623lgbg10xsj2q6481x.jpeg


发挥好“推进器”作用

营造让市场主体安心的营商环境

2019年2月武汉轨道交通蔡甸线进入施工冲刺阶段,此时距离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不到8个月的时间,然而蔡甸线集贤站西北侧出入口的“钉子户”仍然拒绝交出被征收土地。2019年2月18日,蔡甸区国土部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院立即开展文件资料识别、书面证据审查、专业法官联席会议讨论等工作,3天内迅速完成了案件审查处理,依法准予行政机关执行强制拆除被征收土地的行政决定,保障了地铁工程的顺利推进。


这是蔡甸法院服务保障重大项目依法落地、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蔡甸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准确把握司法与行政、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司法支持,加强司法与行政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探索推动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同频共振,持续在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建设上发力,并保持司法保障举措的延续性、稳定性,连续三年出台了《关于为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办法》《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保障营商环境的推进方案》《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持续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推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司法支持。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对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解决行政争议、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政府建设。


着力通过行政诉讼,服务“放管服”改革,解决“清而不亲”的懒政、怠政和不作为等问题,2019年以来,审结政府信息公开等行政诉讼案件51件,促使行政机关积极履行法定职责,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对最高法院出台的《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宣传力度,联合区政府法制部门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2020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行政机关负责人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支持和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72件,依法裁定准予执行130件,有效维护地方政府公信力。






来源:蔡甸融媒 通讯员 杨希

制作:万轶 | 编辑:方丹 | 责编:方军 编审:李巍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智慧蔡甸
模板大全
智慧蔡甸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