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国内汽车产业链正逐步恢复元气。在此之前,当汽车行业一度按下“慢行键”,武汉市蔡甸区的一家汽车零配件企业却一直处于满产状态。它是怎么做到的?
在武汉市蔡甸区中德工业园,博格华纳公司的新能源电机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孙浩:“我身后的P2生产线每天的产出由原来的240台,现在已经提升到360台。本月的产能最大可能要做到8000台,应该是我们这条产线有史以来的最高产能。”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还要从2020年说起。当时,公司主要生产燃油车起发电机。受疫情和缺芯双重影响,博格华纳公司一度停产。复工之后,企业发现,不少客户已经找到其他供应商。
2020年上半年,公司订单量只有30万台,比疫情前下降了70%以上。这样的情况在蔡甸区并非个例。痛定思痛,蔡甸区决定,汽车零配件产业必须转型升级!
武汉市蔡甸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周长飞:“只有在核心的零部件占据了头部的位置以后,在这个市场上面才有绝对的话语权,才能体现你在这个产业链上的重要性。如果传统的零部件,它配套的企业会很多,没有你,他可以找别人。”
去年7月,蔡甸举全区之力招商,博格华纳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系统亚太研发中心落户蔡甸;8月,新能源车核心部件——三合一电机实现量产,博格华纳由此进入新能源车“赛道”。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亚太研发中心技术总监汪义军:“我们有更强的研发实力,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产品研发做得更细,上游的供应链更稳健,帮助我们减少被上游供应链条带来的影响。”
技术实力更强、迭代产品周期更短、客户更加稳定,多重效应叠加,让博格华纳再次面对危机时,显得更加从容。眼下,博格华纳新能源二期厂房正在建设中,今年6月,全球最先进的三合一电机生产线将建成投用。公司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其中,新能源车驱动模块占比将超过60%。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新发:“未来三到五年,我们很有信心把这个工厂做到30个亿以上的规模,坚决地把武汉的研发中心做强做大。”
和博格华纳一样,去年以来,蔡甸区的许多汽车零配件企业都走上了产业的进阶之路。投资10亿的牧野汽车装备智能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即将投产、东普雷追加2亿投资启动2期建设……今年一季度,蔡甸区全区102家汽车配件企业产值超过38亿元,同比增长26.7%。
武汉市蔡甸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周军民:“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从传统型向新能源产业转型,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各行业各领域头部企业进驻我们区,增强我们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