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乡村教师,33年扎根农村,矢志不移;他是蔡甸区五一劳模先进代表,用实际行动践行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他叫谢建华,永安中学一名乡村教师,长期投身于乡村教育一线,他一直在思考、求索,什么是心中理想的乡村教育?
谢建华说:“他将继续不断探索乡村教育的发展、探求乡村教师的幸福、探寻乡村学子的精彩,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进一步提升自身教育素质,努力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者、工匠精神的忠实信仰者、坚定践行者”。
谢建华最初于桐湖学校任教,该校是一所农场子弟学校,条件艰苦,师资薄弱,连续10年没有1名学生考上省级示范高中,2005年学校与农场剥离。“纯粹的经济扶贫,让学生一个都不少”成了谢建华工作的全部。在各级政府支持和全体教师努力下,谢建华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学校教学质量年年攀升,2007年至2014年,期间有4年的中考成绩全区第一,他所任教的历史单科中考成绩也连续四年获全区第一,一大批学生在教育改革浪潮中升入重点学校。
在学校教学质量年年攀升的同时,学校更加追求从学生“一个都不少”向“每个都学好”的办学目标迈进。为“一个学生”,学校专开“一个班”两年;为了三个学生,学校的一个教学点保留三年,2010年桐湖学校三羊头教学点被央视《新闻联播》誉为“最美的微型学校”。
教育需要真情,更要有智慧。如何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尊严感和幸福感也是谢建华长久思考的问题。2014年,调至永安中学工作后,他贴身示范,自我规划“四有”的目标,分别在两次市级大型赛课获一等奖第一名,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的申报成功并顺利结题。2019年,谢建华被评为湖北名师,并主持“湖北名师工作室”,将引领示范作用由乡村迈向全省,面向全国。
永安中学八年级学生余赵玥说:“他上课丰富多彩,把历史课内容生动详实展现,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我想,在谢老师丰富的教学背后,为学子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备课时间,只为让我们更好吸纳历史知识,让我们奋发图强、好好读书”。
学生们是中华复兴的建设者、接班人,我们要培养一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2050年我国将实现第2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学生也将成为我们国家未来建设的骨干和主力军,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立德树人,是我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乡村教育要服务乡村,不能片面追求乡村学子“离乡”“弃乡”的教育。在谢建华任教中,曾经带过的两名学生,如今已成为当地的养殖大户。胡铁是谢建华带第一届毕业班的班长,武汉地质大学毕业后,现回乡研究泥鳅孵化技术,这正是乡村反哺教育带来成果。
谢建华多次倡导提议:乡村教育再也不能紧跟中心城区教育后亦步亦趋,办成了与乡村无关的“空心”教育。只有这些怀着“青青的泥香,淡淡的乡愁”的乡村学子才是未来乡村的希望。中国的教育在田野上,在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教室里;中国的革命就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现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应在乡村蓬勃发展。
下一步,我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性的作用,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利用新历史课标和新编历史教材,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的文化,用红色基因培根铸魂,培养好学生。
来源:蔡甸融媒记者 刘婷 辜子琦
制作:吴昔 朱清洋 | 编辑:方丹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此文为原创作品,转载须获授权,否则视为抄袭侵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