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元宵节的喜庆还余味缭绕 二月二“龙抬头”又如期而至! 这天起,万物复苏 春天真的来了!
从节气上讲,农历二月二 正处在24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期间 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农耕时代,靠天吃饭 万物有灵的时代 把神圣的“龙”奉为掌管风调雨顺的主宰 因此 又被称为“春耕节” 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这一天 人们迎龙求雨,祈盼丰收 期盼着一个好年景、好收成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正月不剃头”的说法,虽说进了二月哪天都可以理发,但俗话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据说在这天去剪头发,整年都有好精神,做事也不再懒散拖拉,可以给自己一年都带来好运,同时也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好的开始,寓意鸿运当头。
农历二月初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又细又长的龙须面在龙抬头这日也是传统“龙食”之一,吃了龙须面代表“扶龙须”,表达了对龙王的尊重和敬佩之情,并期望龙王可以庇佑全家,保家人平安健康。
由于饺子的形状很像龙的耳朵,所以吃饺子,也被称为食龙耳。而在二月二龙抬头当天,拌饺子馅时,最好肉加菜调馅, 因为肉加菜调馅的谐音为“有财”,所以吃这种饺子,寓意一年都财源滚滚顺顺当当。
二月二踏青起源于唐朝,当时正直大唐盛世,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当时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当时的文人雅客就相约在二月二这一天去踏青,吟诗作赋,后来逐渐成了一种“潮流”,引得时人争相模仿,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习俗。
龙抬头
抬起一年好兆头 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 许下美好的愿望吧 提振自己的精神头 让好运 从这头直到那头 来源:蔡甸融媒
制作:万轶 | 编辑:方丹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此文为原创作品,转载须获授权,否则视为抄袭侵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