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一定要洗手,做到七步洗手法。
餐中:尽量避免面对面就座,可以选择同向而坐,但需间隔1米以上;尽量缩短就餐时间,减少同行人员之间的交流;餐厅人多时可选择打包带走。
餐后:外出就餐后也建议洗手。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三步: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旋转揉搓;
第五步:大拇指在掌心旋转揉搓;
第六步:五指并拢,指尖在掌心旋转揉搓;
第七步:一手握住另一手手腕,搓洗手腕。
市民应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需要外出时,一定要戴好口罩,降低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火车、飞机属于相对密闭的空间,如果旅途时间较长,一定要多备几个口罩,定期更换。更换口罩时,双手避免直接触摸口、鼻、耳等部位。国内航线时间都比较短,乘飞机过程中尽量不进餐。乘坐火车时,尽量在大家都佩戴好口罩的情况下吃饭,尽快吃完戴上口罩。
出入景点、商超等场所,鼓励线上购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购票和支付方式。戴口罩时不要上下或者内外反戴口罩,更不要把口罩拉到下巴处露出口鼻。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应佩戴好口罩,尽早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告知医生旅居史,不要自行用药。就医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到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进口冷链食品,正确佩戴口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 购买预包装进口冷链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同时做好外包装清洁消毒。 购物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不要用手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海淘、代购境外国家或地区商品,包括购买境外冷链生鲜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并做好自我防护。 食物清洗加工时,要保持厨房和用具的卫生清洁,处理食材前、过程中、完成后都要注意手部卫生。同时,食材要做到生熟分开,处理冷链食品所用的容器(盆)、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应单独放置,及时清洗、消毒,避免与处理熟食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对进口冷链食品遵循分类分区储存原则,放入冰箱前,应先装入干净的食品袋,避免食品间交叉污染,包装上注明日期,避免长时间存放。在冰箱内存放食品时要生熟分开,尽可能固定区域存放,生鲜食品需放在熟制食品的下层。 在清洗或接触冷链食品后,应先洗手再接触熟食。厨房要保持通风和清洁,处理冷链食品时防止飞溅,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必要时进行环境和餐具炊具消毒处置。 烹调食用冷链食品时,加工烹调应做到烧熟煮透。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海鲜。 烹熟未食用完的海鲜及肉类,请放置冰箱冷藏室保存,尽早食用,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 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后一旦出现发热、腹泻症状,要及时到发热门诊或肠道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食用时间、食品种类和食材来源等信息。
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长江日报 制作:邓柳 | 编辑:方丹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