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来,刘丽娜对学生的教育坚持“三不”原则:不责学生之小过,不念学生之旧错,不揭学生之隐私。“用语言来粘住学生,用激情来点燃学生,让学习成为享受,让每一堂课都成为难忘。” 刘丽娜的课堂教学富有生趣,温暖而具有深度。她跟学生一起读读《哈利波特》、侃侃《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演演《皇帝的新装》,带孩子们诗海泛舟做研究,遐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辉煌;她构建三环五步教学模式让学生会写作文,在每年武汉国际楚才作文大赛上都有她的学生的身影;她先后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始了语文课堂的翻转,让孩子们走上讲台,小组合作交流,她的语文课堂“野”了起来。
刘丽娜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致力生本课堂文化的研究,探索出“预学——研学——展学”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完成了从实践——反思——实践的升华和蝶变,被评为武汉市“十二五”“十三五”教育科研突出贡献个人。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学校成就了我,我就应该为学校做点什么。” 刘丽娜提出“三雅并行,和谐发展”办学思想,撰写的《阳光教育,农村素质教育的新样本》一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在她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我在故我研,我研故我长”的学校教科研文化,学校先后被评为“武汉市语文基地学校”,武汉市优秀语文备课组”“武汉市科研课题先进单位”和武汉市“导师+基地”学校。
刘丽娜的丈夫王德华是蔡甸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党总支书记、校长。2008年,王德华被推荐为武汉市蔡甸区唯一一名奥运火炬手,在高擎奥运火炬、奔跑在传递道路上时,他对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对自己肩负的教育使命充满自豪。
在2020年武汉疫情最严重时期,王德华主动承担起区玉笋山陵园值守工作,处理新冠肺炎逝者的善后事宜。春寒料峭的特殊时期,在连绵的冷雨中,面对有误解、有情绪、有委屈的逝者家属,王德华耐心解释,细心安抚,把善后处理工作当做高要求的政治任务,化解矛盾,争取家属们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圆满了相关工作任务。
2020年和2021年两次新冠疫情,学校内一处宿舍都被安排为隔离点,他两次主动向前,承担风险、背负压力,作为隔离点防控工作组组长,吃住在隔离点外的值班室。
从2019年元月份调任职教中心,3年多的时间,面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王德华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在开足规定课程之外,王德华整合全校资源为课外活动留出专门时间,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结合专业特长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学校组建了蔡甸区第一支学生电声乐队,在武汉市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电声乐队的表演点燃现场氛围;计算机应用专业竞赛兴趣小组,在竞技训练的同时,也借助学生兴趣承担了学校各种宣传展板等的设计;篮球足球兴趣小组在组队参赛时屡创佳绩;国画兴趣社除了吸引了学生参加,更吸引许多老师参加。
事实证明,这一举措,让学生增加了知识和阅历,培养了他们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