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生态农业稻蛙共生实现一田双收

[复制链接]

近年来,蔡甸区索河街道积极探索农业新型种养模式,推广以“稻蛙共养”的绿色生态立体农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144910yz1sq561cfm6xjns.jpeg


走近索河街道李集村克马乡种养殖农场,一块块稻田四周围起了白色的纱帐,途经帐内的田埂,小黑斑蛙们争先恐后地跳入沟渠之中。养殖户刘勇正忙着给这些小家伙们投放“自助餐”,眼前这片32亩稻蛙共养水田,便是他的“致富田”。


144910kc7b5hoaayd09g8z.jpeg


黑斑蛙可吃掉水稻上的害虫,排泄物可作为田间肥料,水稻净化蛙田水体,并为蛙苗在生长过程中提供必要的避阴栖息场所。


“稻蛙共养”模式,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提升了蛙稻的品质,从而实现养蛙和种稻的优势互补。


144910bmgl0wq4zmmk4lm3.jpeg


从2019年开始尝试稻蛙共养以来,刘勇先后投资110万元,流转闲置土地32亩,实现农场营业收入180万元,年均纯收入达70多万元。目前,黑斑蛙长势良好,8月初已经开始成批销售。


144910hb5k1ka7ckgnrg7n.jpeg


刘勇表示,今年黑斑蛙产量预计在5~6万斤,亩产约3000斤左右。高峰时期的批发价约30元/斤,主要销往潜江、湖南、江西等地。下一步,养殖农场计划带领周边更多村民学习黑斑蛙养殖技术,进一步推广“稻蛙共养”模式,走上绿色发展致富之路。 



来源:蔡甸融媒记者 辜子琦 实习生 涂朵 

制作:万轶 | 编辑:方丹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此文为原创作品,转载须获授权,否则视为抄袭侵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智慧蔡甸
模板大全
智慧蔡甸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