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我国正式宣布 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近日,武汉广播电视台《长江视点》栏目中的《武汉生态环境访谈录》特邀三位嘉宾做客演播厅,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具体目标及内容。8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满月。碳交易试点至今,湖北碳市场纳入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控排企业373家,总排放量为2.73亿吨,约占全省的45%,有效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和化工等温室气体排放重点行业。交易规模、引进社会资金量、企业参与度等指标居全国前列。通过科学的配额分配,倒逼企业减排成效显著。
在创建国家低碳示范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努力探索以低碳转型为重点、试点示范为引领、制度创新为支撑的低端发展模式,扎实推进了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经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市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的碳排放强度降幅已经接近了40%,超额完成了国家省里给我们下达的碳排放强度下降20.5%的目标。
“双碳”目标在今年两会上,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对我们国家来说可能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非常紧,从30年达峰到60年碳中和总共只有30年的时间。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又是全球最大的,大概相当于美国和欧盟二十几个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所以在30年的有限时间内,要实现将近100亿吨的二氧化碳的减排,是一个挑战。 我国在去年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武汉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有着不少的亮眼之处。比如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规划的总定位,就是把它建设成为中法合作之城,低碳示范之城,产业创新之城,宜居宜业之城和和谐共享之城。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这个区域内,主要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比重要达到整个区域的70%,从源头来控制能够实现产业最低的排放。 武汉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在增加生态资源总量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功夫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 全市上下各方努力 新兴技术和创新举措的推动 将为武汉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 制作:罗贝 | 编辑:方丹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