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鑫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3号船台、4号船台上,总长149.9米、型宽22.6米的庞然大物正在成形——这是宜昌鑫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承建的三峡旅游定制的两艘省际度假游轮,采用“燃油+动力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单艘投资达3亿元,2026年投入运营,未来将运营上海至重庆(宜渝)航线。
“这将是国内投资最大、尺寸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绿色低碳新能源游轮,相较传统游轮节能20%以上,续航里程可达1500公里。”鑫汇船舶总经理刘军站在船台旁介绍道,游轮还将引入华为智能家居系统,旅客可享受超五星级酒店的服务标准。
▲宜昌鑫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内,船舶正在建造。付蓓蓓 摄
近年来,鑫汇船舶推出了油电混合、纯电动等新能源船舶,“长江三峡1”号就是由该企业建造。
“2024年我们交付了10艘船舶,营收近2亿元。目前,在建船舶有18艘,其中新能源动力船舶订单占比超80%。”刘军说。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宜昌船舶工业园龙头企业,该公司已构建从电池研发、船型设计到制造交付的全产业链条,加快驶向绿色化、智能化,向“高价值”迈进。
宜昌的新能源船舶版图正在快速扩展。
宜昌船舶工业园,9家造船企业正开足马力,去年长江首艘5000吨级纯电新能源散货船在这里开工建造。
▲4月30日,宜昌产投(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陆域部分正式交付。
而宜昌产投(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陆域部分已于日前正式交付,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建造船舶14艘,总载重达8万吨。
在秭归华星船务有限公司,今年已新接15艘绿色智能船舶订单,订单总额约达4亿元,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在这里开工。
▲4月17日,秭归县华星船务有限公司工人赶制新能源船舶订单。(通讯员周仕伟 摄)
截至2024年,宜昌共建造新能源船舶84艘,39艘为纯电池动力船舶,新能源船舶建造数量全长江流域领先。
据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宜昌还将深入推进“电化长江”,加快公务船、旅游客船、磷矿运输船电动化替代。预计到2026年底,宜昌市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链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绿色智能船舶年建造量300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