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之家”预计今年6月开门迎客,届时将有10余家德国企业在此集聚发展。图为“德企之家”效果图。

在伟巴斯特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伟巴斯特武汉工厂,智能机械手配合工人生产汽车天窗。刘斌 摄

牧野集团全球首个汽车零部件精加工机床生产基地在蔡甸落户年产机床600台。图为牧野汽车装备(武汉)有限公司效果图。 
总投资额为30亿元的光控特斯联智慧产业园项目正紧锣密鼓筹备项目开工各项事宜。图为产业园效果图。

玉贤街园艺小镇园艺情景街区、园艺展示中心、园艺科普园及园艺花园主题民宿工程等主体建设已完工。图为玉贤·中国园艺小镇效果图。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光控特斯联智慧产业园工地,机器轰鸣,开工准备工作如火如荼; 蔡甸经济开发区中德国际产业园核心区,中电光谷数字产业园一期“德企之家”如期封顶; 蔡甸区工业企业纷纷开足马力忙生产,中建科工华中大区钢结构公司生产车间,1200名员工全员在岗,铆足干劲,冲刺2021年“开门红”; 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龙头项目,按照最美田园风光打造的花博汇二期项目已基本完成。丛林穿越、采摘等游玩项目已启动建设。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十四五”刚开局,蔡甸这片热土上处处激荡着干字当头、抢字为先的铿锵旋律。 全区上下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我就是营商环境,企业发展我受益、企业发展我发展”的良好氛围,谋定快动,高点起步,强势开局。今年1月,蔡甸区新开工重大项目14个,总投资155.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项目5个,总投资56.8亿元。 “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今年,蔡甸区在打造国际化平台、拓展区位空间、优化发展环境上,长期积蓄的高质量发展优势正加快释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已进入大规模开发新阶段,蔡甸经济开发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中德国际产业园建设不断提速。 蔡甸区按照省、市部署要求,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稳”的基础上求“进”,在“进”的态势中奋力出“彩”。加快打造国际合作创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幸福宜居生态区,努力把蔡甸建设成为现代化大武汉重要增长极和靓丽窗口。 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两城引领”加速现代产业新城崛起 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 蔡甸区始终以实体经济为核心,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技改提升、专利成果转化等四大工程。支持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端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全力服务格力装备制造产业园、牧野智能装备产业园快速建设、尽快投产,推动智能装备等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出台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引导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升级融合。 作为武汉重要工业基地的蔡甸区,该区高举“工业强区”战略旗帜,今年将着力构建以“蔡甸城关+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张湾街、玉贤街部分区域”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品质化生态新城。以“蔡甸开发区+大集街”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未来沿318国道向永安街、侏儒山街延伸,形成中等城市规模现代化产业新城。不断增强“两城引领”承载力,发挥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拉开发展框架、拓展战略纵深、壮大规模总量、强化辐射带动,打造带动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双核”结构。 出形象、有亮点、见成效 中法生态城城市框架今年基本成形 光控特斯联智慧产业园项目团队最近格外忙碌,工程人员每天紧盯项目报批报建手续、图纸设计、土地平整进度,紧锣密鼓筹备项目开工各项事宜。 该项目位于知音湖大道与汉蔡高速交叉处西北方向,占地面积400亩,总投资额为30亿元,将打造成集现代办公、高端商务、技术研发、智慧生活为一体的智慧产业集聚区。同时,结合母公司光大集团、光大控股的优势资源,吸引并聚拢上下游企业在生态城区域内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研发机构等,打造国际企业聚集区、国内龙头企业聚集区、科研技术及服务平台和配套生活区。 “项目进展非常顺利。中法城管委会设立了综合审批窗口,提供点对点就地服务,为我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负责项目报批报建工作的李先生说道。 项目落户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源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具有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光控特斯联集团副总裁王磊介绍,中法生态城东西连通武汉主城和蔡甸卫星城,南北串联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 当前,中法生态城已进入大规模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中建·中法之星、中交·中法之窗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增注册企业490户,增长22%。 中法生态城今年出形象、有亮点、见成效。城市框架基本成形,东西向城市主干道全线贯通,区间路网织细织密,部分区域形成交通闭环。亮点片区建设提质提速,武汉·中法半岛小镇项目按照“骨架锁定、分片推进、逐步覆盖”的模式,加快推进规划方案落地。在全面推进生态城核心区既有项目加快建设的同时,锚定商业综合体、奥特莱斯、总部经济等业态开展精准招商,启动一批地标性项目。 做足三篇“转型文章” 蔡甸经济开发区步入产城深度融合 蔡甸经济开发区腹地,牧野汽车装备(武汉)有限公司在中国的首个研发中心落户于此。去年1月,牧野汽车装备(武汉)有限公司在蔡甸经济开发区拿地,实现了“当年拿地,当年开工”。 今年1月,该项目进入全面快速建设阶段,一期项目计划2022年4月竣工并投入使用,预计年产机床可达600台。牧野汽车装备(武汉)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永春表示,牧野集团在机床加工领域有着较强的优势。公司对武汉交通、人才及营商环境深入调查后,决定落户蔡甸经济开发区,武汉本地化生产有助于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提高公司在汽车零部件机床生产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 蔡甸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对接、对标、配套、服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产值千亿级中等城市规模现代产业新城。蔡甸经济开发区今年将做好产业转型、园区转型和城市发展转型“三篇文章”,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 一是要做足产业转型文章,围绕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牧野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等65个工业项目建设,建链、稳链、补链、强链,推进先进制造业企业加速集聚。以制造业设备更新和20个技改投资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制造业数字赋能,推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二是要做足园区转型文章,高标准建设中德国际产业园、现代数字物流产业园和大健康产业园,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布局,实现园区、企业管理运营智能化、数字化,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体系“双升级”。三是要做足城市发展转型文章,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高标准建设“常福之心”,全面推进奓山老集镇、318国道奓山段和常福大道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高品质配套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打造湖北对外开放新高地 争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典范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去年12月初,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核心示范项目——武汉·中法半岛小镇首批项目签约活动在汉举行,26家国内外优质企业集中签署意向入驻协议,将深度参与中法半岛小镇及相关领域项目的规划、咨询、建设及运营,这标志着该项目规划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预计2至3年时间完成中法半岛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法半岛小镇将为所有入驻企业、中外家庭、国内外游客提供高标准的国际办公服务、高品质的宜居生活服务、高价值的休闲娱乐服务。 在中德国际产业园核心区,中电光谷数字产业园内的德企之家已封顶,预计今年6月开门迎客。届时将有10余家德国企业在此集聚发展。此前,西门子工业4.0赋能中心已签约拟入驻。 实际上,在蔡甸经济开发区,高标准推进的中德国际产业园和日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已引进建成20个以德资、美资、日资为重点的外资项目。 蔡甸区拥有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中德国际产业园两大对外开放“金字招牌”。该区始终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双招双引”持续向海外延伸,打造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成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新格局的典范。 一是要高质量“引进来”,依托“一城一园”载体,量身定制配套政策,大力引进法资、德资、日资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努力在招大引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要高标准“走出去”,加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持续做大做强出口市场主体,推动更多的蔡甸产品、文化、服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及日本、韩国等RCEP协定国家互联互通。三是要拓展国际交往领域,完善中法、中德常态化对接协调机制,高标准办好第七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民间对外交往,打造国际机构云集、国际活动密集、国际人士汇集的国际交往高地。 强化“三带联动”“六镇协同”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实现美好蓝图,基础支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长远之计是全域协同发展。 今年,蔡甸区明确各街乡特色定位,以红色农旅小镇、九真文化小镇、生态旅游名镇、国家园艺小镇、国际湿地小镇和现代农业小镇,构建优势互补、“六镇协同”的全域协调发展格局。 “侏儒山战役博物馆作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社会各界参观和考察10.7万余人次。” 侏儒山战役博物馆馆长傅建桥介绍,该馆现包含200余平方米的展板、展出与馆藏实物800余件。 侏儒山战役博物馆作为红色农旅小镇建设主体。侏儒山街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街道将整合阳湾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挖掘侏儒山战役革命历史遗迹,建设多功能政治生活体验馆,打造乡村文化综合体,突出“文化+农业+旅游”三态融合,探索共享经济新模式。 玉贤园艺小镇是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是六镇中唯一的国家级招牌。玉贤街园林园艺产业培植面积达到3.82万亩,相关企业90余家,年度综合产值超过50亿元,占据武汉地区市场份额70%以上。如今,玉贤街园艺产业正处于“一产为主”向“三产融合”转变。 占地62.6亩的园艺建筑步行街已开工建设,其中园艺情景街区、园艺展示中心、园艺科普园及园艺花园主题民宿工程等主体建设已完工,园艺产业知名品牌合作正在加快推进。 玉贤街党工委书记钟响表示,该街园艺产业发展按照“优一拓二强三”,延伸园艺产业体系和产品结构,纵向拓展精品苗木园艺、芳香花卉园艺、蔬菜园艺、果树园艺等多元品种,横向衍生特色加工商贸和现代旅游服务业,构建现代化园艺全产业链,实现园艺小镇一二三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蔡甸区将强化“三带联动”,即318国道三产融合示范带、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和汉江沿线精致农业示范带联动发展。通过发展精致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档行动,推动农村宜居宜业。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民富裕富足。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抬高蔡甸高质量发展的底板。
来源:长江日报
制作:吴昔 | 编辑:方丹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