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独自在家
最怕寂寞
也担心出现突发情况无人知晓——
针对这样的担忧
蔡甸区蔡甸街道一社区
找到了好办法
一年来
该社区“爱心敲门团”的
10余名志愿者
成了老人们家里的常客
以真情的关爱
成为社区老年们的平安守护者
“周奶奶,在家没?”
“谢谢你们又来看我,我感觉最近身体还行。”
4月14日10时许,莲花湖社区莲花小区75岁周奶奶的家门咚咚咚地响了起来,敲门的是志愿者之一、网格员王天赐。
今天,他和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团队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医护人员根据老人身体情况开展健康指导服务,通过现场演示,指导老人家属正确使用辅助器具,并将家里随处放置的药物分类存放,指导规范用药,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及日常健康监测,宣讲保健知识。
隔两天就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对方有无异常,是否需要帮助,是莲花社区“爱心敲门团”每位志愿者的职责之一。
当天,和王天赐一样,“爱心敲门团”的几位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医生一起,分别到自己“对口负责”的老人家里,帮忙打扫卫生、简单问诊、测量血压等。
“我们现在有困难和问题都会和网格员说,他们会积极帮我们解决,这种服务方式真的太好了。”周奶奶说道。
社区内的独居老人一直是王天赐心头最牵挂的对象。在为居民排忧解难的过程中,他逐渐摸索出一套“暖心”工作法,每天到独居老人家中敲门慰问,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温暖着社区居民的心。
“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志愿者王天赐有一个记网格日记的习惯,他说:“把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一记录下来,以便能够提供更精准、更贴心、更暖心的服务。网格日记不仅记录了我的故事,也记录着我们网格的历史,我要继续写下去。”
“又要进行高龄补贴领取认证了,孩子最近出差了,怎么办呀?”几天前,志愿者龙瑾接到了一位独居老人的求助电话。当晚,她就拿着自己的手机赶到老人家,帮助对方进行操作。不仅如此,平时老人需要买菜、买药、交燃气费,只要给她打个电话,龙瑾总会及时帮助老人解决。
“经常到老人家里看看,特别有必要。”志愿者张艳讲述了一件事情。有一次,小区一位独居老人在家一边烧水一边看电视,最后竟把烧水的事情忘了。幸好当时她正到对方家里敲门问候,一开门就瞥见厨房里满是蒸汽,赶忙跑过去,这才发现异常。事后,老人连声感叹,要不是张艳及时敲门,后果不堪设想。
张艳说:“我们一直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服务的过程中把居民当成自己的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办好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作为社区的志愿者,我们要尽心尽力,为建设社区美好家园出一份力。”
一个工具箱,一件红马甲。社区“敲门行动”志愿服务队在开展安全宣传、排除隐患的同时,力所能及地为需要帮助的群众做实事。
“周奶奶,你这个铁闸门我来帮你看一下。”来到独居老人周奶奶家中,志愿服务队队员左建军仔细检查了铁闸门使用情况,并对松动的螺丝进行维修。
用心整改“小隐患”,全力以赴守护重点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仅是左建军身体力行的承诺,也是莲花湖社区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履职担当。
“社区是真负责啊!有你们的守护真好,以后会全力配合社区的工作。”莲花小区居民周婆婆说,社区大力推进安全宣传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不仅筑牢社区安全防线,也提高了辖区居民的防范意识。
莲花社区党委书记李薇介绍,该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高龄老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占不小的比例。为此,社区推出了“爱心敲门”行动,10余名志愿者按照居住就近原则,每人负责几位老人,定期打电话问候,每隔一两天就去对方家里看看,陪着聊聊天,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情,从生活关爱、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暖心帮助。
“我们打算深入走访,对社区的老人进行全面摸排登记。”李薇说,社区还计划与辖区共建单位、社工组织等机构联合,帮扶老人日常生活的同时,更多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通过“耐心看一看、用心听一听、尽心帮一帮”的实际行动,针对老人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帮扶计划,把更多温暖和关爱送给老人。
来源:蔡甸融媒记者 王娟
制作:万轶 | 编辑:方丹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此文为原创作品,转载须获授权,否则视为抄袭侵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