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蔡甸区“新时代 新乡贤”先进事迹发布

[复制链接]

最新.jpg


他们是新思想、新知识的传播者


文明乡风的示范者

乡村振兴的领路者

乡村治理的参与者

他们就是

新时代 新乡贤

 

日前

经逐级审核推荐、专家评审

群众投票、公示等环节

2022年蔡甸区“新时代 新乡贤”人选

和提名人选名单公布

 

171339bt1ntvltfivyffnz.jpeg


中共蔡甸区委宣传部

中共蔡甸区委文明办

面向社会

推出10名“新时代 新乡贤”人选的感人事迹

 (排名不分先后)


巾帼脱贫带头人,免费家政培训促两千农村妇女就业

171339uwe8j7oo84kswmug.jpeg

郭新华 


2003年,下岗女工郭新华白手起家,带领8名同样下岗的姐妹创办友缘家政公司。企业越做越大的郭新华功成不忘桑梓,决定在家乡蔡甸大力开展家政扶贫计划,实行“免费培训、带薪实习、就近选岗”,向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


171339dzw0chj1232juqyq.jpeg


近三年,免费培训农村困难群众近700人,面向农村和城镇下岗人员招聘员工达2000余名。她们大多是无技术、年龄大、身体残疾的农民,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其中,更有来自侏儒山、索河、张湾等革命老区近60名注册贫困户,均实现提前脱贫。


她主动与革命老区张湾街白马村结对子,协助该村稳岗就业,筹措发展资金、资助贫困户孩子上学,设立爱心基金,累计向350余名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爱心帮助。荣获省、市三八红旗手,湖北省最美妇联人,湖北省百名优秀创业女性人才,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岗位学雷锋标兵、武汉市“百姓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


移民村的“领头雁”,打造全省首家移民特色旅游村

171340tc077rrr47c2z9b6.jpeg

龚万梅


新民村是移民村,2010年全村从十堰郧阳搬到蔡甸张湾。龚万梅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为给村民们在新的土地上描绘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图景,她立足当地资源,选好发展方向,带领全村移民克服重重困难,走出了一条集特色高效农业观光和果蔬采摘于一体的发展道路,全省首家移民特色旅游村初具规模。


171340fcw3uuua63wh2w8a.jpeg


为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她建立金梅巾帼农庄,每年组织技能培训12场,培训留守、贫困妇女近千人次。创建鑫阳妇女微家,提升妇女礼仪素养和道德修养,召开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好婆媳、好儿女、好夫妻表彰会,调解家庭、邻里纠纷,构建和谐的新民村大家庭。



90后土家女孩成“新农人”,让荒地变良田危房变民宿

171340wesr2c8esnpjpres.jpeg

邓永勤 


90后土家族女孩邓永勤因为埋藏心底的田园梦,2019年,扎根永安街火焰村,创建十里莲华养心谷,与火焰村委联合打造产业引领、村企共建的农村综合党委,实现党日活动一起过、大事要事一同议、村庄发展一块谋,助力昔日荒凉贫困的小村湾蝶变成武汉休闲旅游的新地标。


171340g09tut9ezejv88et.jpeg


近三年来,在她的努力下,抛荒地变成了良田、危房变成了民宿、农民变成了管家,农民户均增收超过35000元,十里莲华养心谷成为了全国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湖北省休闲农业重点园区,火焰村也实现了农旅、民宿、研学、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为让“第二故乡”蔡甸村民们种植的瓜果蔬菜有可靠稳定的销售渠道,她创办荷香源直采直供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卖起蔡甸莲藕、蔡甸藜蒿、沉湖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带动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1600亩,销售农产品15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3250户农民增收。荣获武汉市向上向善好青年,蔡甸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中国好人”义务理发,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171340s12wsnhnlg5ll1ni.jpeg

宋忠桥


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右腿残疾,好强的宋忠桥只身南下学习美发,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剃头匠”成长为“楚天名匠”。有残障人士上门拜师学艺,他免费教学,但只提一点要求:“学徒必须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171340kndffonwri8royin.jpeg


2001年以来,他免费培训260多名残疾学员,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为残疾人和老年人义务理发超过2万人次,为社会捐款捐物近20万元。蔡甸区残联将他所在的志愿服务队命名为“宋忠桥志愿服务队”,开展完成四个一百”志愿服务:走进100个社区、农村免费理发、为100个孤寡老人家庭上门服务、资助100个乡村贫困留守儿童、免费培训100个困难农民工子弟及残疾人。


新冠疫情暴发后,他主动请缨为一线医护人员义务理发,累计为16支援鄂医疗队的2476名队员义务理发,抗疫感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聚焦报道。荣获中国好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荆楚楷模,楚天名匠,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打造武汉“宝藏景点”,千余村民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171340bi5te5zzeitltesk.jpeg

许江  


2014年,看好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三乡工程”前景,加上 “家乡情怀”,许江决定回到家乡蔡甸大集完成自己一直都想打造都市观光农业的梦想。他扎根天星村,打造花卉景观为主体,集特色农产品种植、花海农旅观光、科技农业产业、美丽乡村体验、花卉贸易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花博汇。


171340ozrnkjucd3itnsji.jpeg


在保留天星村原有村湾、农田、水系、树木基础上,维持乡村原始肌理,对村里的闲置农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升级,原本破败的村湾改造成武汉市民向往的旅游小镇,吸引100多位市民下乡创业办民宿、做文创、搞餐饮。同时,他请来花卉及现代农业种植专家,把周边的农民工组织进到景区成为园艺工,教他们利用新技术种花,种果蔬,带动周边千余名村民就业,实现人均增收4万元以上,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花博汇的年游客总数达到创纪录的150万人次,获评国家级4A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许江也荣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 “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荣誉称号。


华科硕士回乡接手父亲小厂,托起残疾人和村民就业梦

171340qxtt7arm2zoamctt.jpeg

姚喜   


今年34岁的姚喜是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海洋航行器等专业设备的研发,多次参与国家“863”等重点科研工程项目。2018年,他听了父亲的一句话:是金子,在农村也能发光。婉拒全球500强企业工作邀请,回到家乡姚家林村接手父亲经营20年的小铸造工厂。在这个小小的铸造工厂,父子两人25年合力托起一群残疾人及当地村民的就业梦。


171340fyz6twyazh85man9.jpeg


4年间,他带着当地村民及10余名残疾人员工,将最初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铸造件,转为生产专用设备零部件,产品不仅用于南水北调工程、武钢高炉,还远销东南亚地区。


他扎根乡土,打造以高新技术农业为核心的武汉后官湖花木产业基地,为村集体带来土地租金收入80万元/年。与姚家林村股份合作社约定坚持以本村村民务工优先,部分60岁以上的村民在武汉后官湖花木产业基地项目中种花、除草,务工性收入可达4万元/年,带领着村民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潜心研发全自动豆丝加工设备,让蔡甸豆丝走向全国

171340zsl4dm29w94d00uf.jpeg

夏长兴


2011年,夏长兴回到老家蔡甸区玉贤街玉笋村,加入万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把家乡难卖的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后卖出去,他扎实钻研农产品加工技术,成功研制出全自动的豆丝加工设备,研发出黄豆、绿豆、荞麦等豆丝,并在豆丝中加入蔡甸藕粉,带领老乡亲们打造蔡甸本土农业品牌。


171340h8lc03bqq03j0kae.jpeg


在他的带领下,万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多家连锁商超签定了销售合同,并与大型网络销售平台签订销售协议,开设网络商铺。如今,蔡甸豆丝年产量达350万公斤,年产值2000余万元。2019年,蔡甸豆丝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他尽力带动乡亲增产增收,总是高于市场价优先收购附近村民的大米、绿豆等农产品,几年的时间里,合作社种植大户已从原来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农产品经纪人社员达70人,带动了合作社社员共同致富。荣获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农村实用拔尖人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劳动模范、蔡甸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即是馆长又是志愿者,身体力行厚植家国情怀

171340jb1b74z1u4zu7clb.jpeg

付建桥  


付建桥是著名抗日战役之一“侏儒山战役”中抗战英雄付玉和长子,作为革命先烈的后辈,他从小听着侏儒山战役的故事长大,内心深处埋下一颗红色的种子。2013年,他召集其他新四军后代自筹200万余元,兴建侏儒山抗战纪念馆,对外免费开放,展出与馆藏实物800余件。


171340c5kk2dzx2tvp7hhx.jpeg


建馆以来,他积极投身于红色文物的保护中,联系新四军后代收集侏儒山抗战的相关史料、书籍以及许多珍贵战时物品;出资保护当地5棵近百年榆朗、朴树、黄连木古树等,其中,有当年李先念、张执一系马之树。他还号召村民沿着傅家山栽种了数百株香樟树,将傅家山进行全面绿化。


他充分利用革命遗址、文物史料,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活动,向人们展示那段不可忘却的抗战历史,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即是馆长又是志愿者,热情接待、认真讲解、周到服务,满足参观者的需求。侏儒山抗战纪念馆开馆至今接待各界人士10.7万余人次。他也被授予“为保护红色文物作出突出贡献奖”。


银发初心献余热,走遍26个村搜集民间故事超65万字

171340o17y333yov15u47x.jpeg

张声荣


张声荣1971年开始业余文艺创作,1983 年涉足书坛。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理论文章、书画等数百篇(件)文艺作品。2005年,退休后返回家乡,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不褪色,决定利用自己所长,全力支持家乡文化事业发展。


171341hirt8e9pdmuzap8t.jpeg


索河街道辖区内有嵩阳森林公园、索子长河湿地公园、金龙水寨等丰富的山水资源以及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他走遍了3个社区、26个行政村,将当地60余个民间故事收集成册,编撰出版《索河民间故事集》。主笔编修《索河街龙潭村志》;编撰出版《嵩阳故事集》、《嵩阳诗画》、《蔡甸地名故事集》等丛书的出版。整理出的蔡甸民间故事超过65万字,向世人展示蔡甸的风物风貌,引发广大民众和他乡游子的关注,激发乡情,记住乡愁,更好地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本地山水及文化资源。同时,他每年春节,通过开展义写春联的活惠民动,积极在索河街道开展家风建设,弘扬孝善文化。


甘当文艺志愿者,让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

171341ar9jy3c7ej78rdq7.jpeg

朱兵华  


蔡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原横龙小学退休教师朱兵华,多年锲而不舍,刻苦磨练,剪纸技术具有较深造诣,剪纸作品入选《江城民间工艺百人集》,成为蔡甸区远近闻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也吸引了大批剪纸爱好者观摩、学习,特别是中小学生,对面求学者,他毫不保留,悉心传艺。


171341ch3ruffrqmrkuxlz.jpeg


二十多年的剪纸实践,他深深地体会到:剪纸活动在提高学生整体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能使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了祖国非遗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无穷乐趣。为此,作为一名乡村老师,他坚持剪纸艺术文化进校区进社区。经他指导,许多学生的剪纸技艺大涨,并获得诸多荣誉。


退休后,他更是积极参与蔡甸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艺大讲堂,担任非遗剪纸老师,作为文艺志愿者免费教授剪纸技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非遗传统文化,让群众在文化艺术氛围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来源:蔡甸区委文明办

制作:舒畅| 编辑:方丹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智慧蔡甸
模板大全
智慧蔡甸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