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乎乎,香喷喷,糊糊状的豆丝,让人一下子想起在家的感觉。记忆里,过年不出去过早,家里人就会煮上一锅豆丝。加上现成的腊肉白菜,撒上胡椒,色泽分明,香气喷喷。端上一碗,呼哧吸溜地吃完,很满足。豆丝,在某些地方又被叫做豆糕、豆折,最早可追溯到清代,《汉口竹枝词》中就有它的踪迹。 武汉人把做豆丝称为摊豆丝。以前冬闲时,家家户户都会摊豆丝,热闹非常。直到现在,豆丝仍是湖北人吃不到就会挂念的家乡味道,也是冬天走亲访友的硬通货。豆丝制作过程比较繁琐,从原材料挑选、混合比例到泡发温度、时长等,每一步都是制胜关键。大米混着一定比例的绿豆浸泡磨浆,架起大锅大灶,等火旺了,一瓢浆旋着倒进锅,用蚌壳抹开摊匀,盖上锅盖。摊好的豆丝饼,置凉切丝,放在竹席上晾晒几天,就成了干豆丝。摊豆丝的日子都赶在连续的大晴天,晒饱太阳的豆丝可以保存很久。 冬阳下,家家户户屋前、房顶摊满晾晒的豆丝,飘着满满的年味。两江交汇的蔡甸区,河流纵横,物产丰富,种植了大米、黄豆、绿豆、荞麦等优质原料。传统手工工艺结合现代先进生产工艺精细加工,生产出了味道口感独特的蔡甸豆丝,久煮不断、浓稠糊汤、滑爽美味。蔡甸豆丝发展如火如荼,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蔡甸“豆丝大王”,万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夏长兴曾是一名下岗工人,他回到家乡创业带领父老乡亲们搞农产品深加工。经过多年努力,研制出专门的豆丝加工设备,大大增加了豆丝产量,保证了豆丝品质,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保护。万顺合作社生产的豆丝口味多样,绿豆豆丝、黄豆豆丝、荞麦豆丝,还有极具蔡甸特色的莲藕豆丝。莲藕豆丝创新地加入了蔡甸藕粉,让豆丝更绵软、筋道。放进锅里煮食,就能闻到浓郁的莲藕香。如今蔡甸豆丝系列产品遍布武汉各大商超,还卖到了北京、上海,备受欢迎。
刚切好的新鲜豆丝,就是“湿豆丝”。晒干之后易于保存的,就是“干豆丝”。干、湿豆丝口感有不同,吃法也有差别。干豆丝以煮居多,湿豆丝适合直接炒。红白分明的腊肉在锅底爆香,炸得金黄,倒入冷水、豆丝一起煮。待汤白了,豆丝软了,随便给点小青菜,撒上盐、胡椒粉等调味,煮成糊糊的感觉,就可以开动了。豆丝带着腊肉的咸香、青菜的清新,香味扑鼻。一口下去,软烂有嚼头,暖意跟着沉进胃里。枯炒豆丝一般用湿豆丝炒食,豆丝经过高温煎炸,立刻焦香四溢。随口味加入大蒜叶、腊肉等,最后加入佐料调味,一份油亮焦脆的枯豆丝便大功告成。豆丝的吃法还有很多,比如像炒面一样炒着吃、包着各种馅料吃,还可以淋上芝麻酱做成热干豆丝。来源:蔡甸区文化和旅游局 制作:聂黎 | 编辑:方丹 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