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一个城市无论大小,总会有一家承载着当地历史的博物馆,作为这里的城市名片一直存在着。 这里的展品和文物,浓缩了蔡甸的历史与过往。即使对一个城市再陌生,去它当地的博物馆看一看,这个城市也能在眼前鲜活立体起来。日前,记者从区博物馆了解到,蔡甸区博物馆收藏了300余件藏品,免费向市民开放。 蔡甸区博物馆位于汉阳大街573号蔡甸文化艺术中心(老区政府),分为追史溯源、珍品遗存、文保愿景、知音文化以及近代传承等部分。
馆藏有战国青铜剑、唐代铜斗、清代康有为五言联、唐代青瓷兽足砚等珍贵文物。
蔡甸区博物馆负责人邓操表示,悠久的历史孕育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沉淀着深邃的历史内涵。大批的文物文献展陈于此,向人们讲述着时代的历史故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蔡甸人用文字典籍记录书写了大量的有关蔡甸乃至华夏文明的文献瑰宝,无疑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都是接地气的展品”。市民周爹爹认为,看到这些文物,时光仿佛进入蔡甸的历史画卷,每一件文物都在讲述一个个故事,这些历史遗存散发出历史的厚重令人回味追思。
市民申建宁说,“蔡甸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既有历史传统的东西,也有现代包括革命家的内容。我们看了以后很受教育,也很感动。特别是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钟子期的碑挖掘出来以后,证实蔡甸是高山流水的发源地”。
市民周浩表示,千百年来,蔡甸产生了无数的历史名人,他们创造、改变着蔡甸的历史,推动着蔡甸的历史向前发展。
博物馆中着重介绍的陈昌浩、熊伯龙、张执一、蔡树藩、吴运铎等人无疑就是蔡甸儿女的优秀代表,值得我们永久的记忆。市民刘爹爹表示,如果不是踏进博物馆,恐怕这辈子都很难知道蔡甸竟然传承了这么多好东西。 目前全区共有已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钟子期墓、熊伯龙墓、陈子墩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陈昌浩旧居、临嶂古城垣遗址、鲢鱼台遗址、尸骨台遗址、三多桥、孙家渡同善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香炉山遗址等。
每个文物保护单聘请有专门文物义务保护员,区博物馆(文物管理所)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巡查,确保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 邓操表示,该馆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综合管理现有的史迹文物,发挥文物管理所、博物馆的综合功能,让它能更好地为文化及经济建设服务。 据邓操介绍,自开馆以来,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上了年纪的人来看是满满的回忆;小朋友来看,很好奇,能增长知识。社会需要前行,也需要有人怀旧,社会发展快,很多东西被淘汰。这些东西如果不保存下来,很快就消失了。要有个博物馆,将它们保存起来,让后人可以看,知道我们以前怎么过来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届时该馆将推出纪念建党100周年党史展。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黄芬表示, 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配以珍贵文物以及视频播放相结合的方式,使我们在增加历史知识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地域文化,激发我们共同建设秀美蔡甸、和谐蔡甸的热情。 注: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每周一闭馆); 疫情期间,每日限流50人。
来源:蔡甸融媒记者 王娟 制作:罗贝 | 编辑:方丹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此文为原创作品,转载须获授权,否则视为抄袭侵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