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花飞溅的车间里,一位身着灰色工装的“90后”青年正专注测量桥梁构件的毫米级误差。从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一线工人,到全国技术能手的“金牌导师”,车间主任么忠孝用十年时光,在钢结构领域书写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传奇。近日,他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全省产业工人的标杆。
从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到马来西亚KLCC超高层、洞庭溪沅水特大桥,2014年入职至今,么忠孝的足迹遍布海内外。在武汉“两山”医院和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建设中,他带领团队以“火雷速度”与“钢铁匠心”,昼夜奋战,让每一处钢结构都凝结着智慧与汗水,为生命通道抢出“加速度”。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么忠孝深耕钢结构建筑与桥梁制造技术,为提升桁架桥栓接工艺工厂穿孔率,他在泰康金融中心、燕矶长江大桥等项目中发起技能比武,最终将穿孔率提升至100%,极大提升了建造效率。这一经验被武汉市总工会列为全市技能竞赛范本。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陆续推出“冷丝焊”“免清根焊接”等创新工艺,2025年主导研发的“机器人全融合焊接技术”,实现多层多道焊缝自动化作业,成为车间技术升级的重要成果。
“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强。”么忠孝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设产业工人大讲堂,培养出李云飞、胡跃飞、陈博、郑友明等一批“数字工匠”。车间3个班组获“全国工人先锋号”,1个班组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团队中涌现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荆楚工匠1人,成为行业内的“荣誉摇篮”。
面对数字化浪潮,么忠孝全力推动钢结构制造转型升级。他搭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创新班组,大力引进推广智能技术和装备,培育智能设备操作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公司首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建成投产,实现了全工序智能化生产,并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揭榜单位。
“这份荣誉属于团队!”么忠孝坚定表示,“未来,我们将围绕智能化与产业工人改革,让技术更精、质量更优!”
来源:蔡甸融媒记者 代莉 王娟 制作:万轶 | 编辑: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此文为原创作品,转载须获授权,否则视为抄袭侵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 |